32赞

回复

收藏

批次化生产对蓝耳病控制有何优势?

保健 保健 1025人阅读 | 11-01   点评   回复  + 发帖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蓝耳病是影响全球养猪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据报道,PRRS导致欧洲每头母猪的损失为75.72-650.09欧元。2024年美国IPVS大会最新报道,PRRS每年给美国养猪业造成的生产损失从6.64亿美元增加到12亿美元(注:每年美国上市1.3亿头育肥猪)。

博维特曲向阳博士论文称,依照2018年生产成本,蓝耳病感染造成经济损失为1493元/头母猪。

w3.jpg


PRRSV在不断进行基因变异,不断产生毒力更强的毒株,例如美国的L1C.5和欧洲高致病性蓝耳Rosalia毒株(2023年西班牙)。

在美国,一项持续21年的PRRSV样品监测的结果表明:过去几年口腔液和处理液(PF)已成为 PRRSV RT-PCR检测最常用的样品(图1)。这种转变能够对更多猪只进行采样,提高了PRRSV的检出率,即使在流行率较低的情况下,也可能检测到。

w4.jpg


图1. 美国2001-2024年通过RT-PCR检测PRRSV数量及样本类型百分比分布

图片来源:https://fieldepi.org/domestic-swine-disease-monitoring-program/

批次化生产是疾病净化的辅助性措施之一。

批次化生产可以更好地实现猪群全进全出,最大限度切断病原的交叉传播。批次化生产模式是将原来每天或每周配种、分娩、断奶、育肥、销售猪的连续式生产管理模式,改为将母猪根据批次间隔进行分群,利用生物技术实现同批母猪的同期配种和同期分娩,同期育肥、销售。

这种优势在于将劳动集中在一周内,提高人效,在分娩、断奶以及生长育肥阶段实现全进全出,有利于生物安全防控和生产活动的组织等。

那么批次化生产对于蓝耳病控制或净化有何优势呢?

w5.jpg


以下是关于单周生产与四周批生产对蓝耳病控制的效果对比,两个研究是独立的,母猪群都采用了引种-封群-暴露(LCE)措施控制蓝耳病。

这两项研究,均使用商业弱毒活疫苗免疫猪群:

• 第一项研究采用血清监测猪群中的PRRSV的感染状态。每个月从30头断奶仔猪中采集血清,连续四个月,断奶仔猪的PRRSV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

• 第二项研究采用处理液(PF)监测猪群中PRRSV的感染状态。在PF连续两次检测阴性(即两批或八周)后,采集60头即将断奶的仔猪血清,并以5合1合样检测蓝耳抗原。

如果即将断奶仔猪血清检测阴性,并且之前PF样本连续两次检测阴性,则认为猪群稳定。此时,猪场重新引入未感染PRRSV的哨兵猪。入群后30天,采集哨兵猪血清检测是否存在PRRSV抗体,如果结果为阴性,则宣布该猪群蓝耳病净化成功。

w6.jpg


比较两项研究可以发现:

• 达到稳定时间(TTS-生产出蓝耳抗原阴性的断奶仔猪):采用四周批模式的猪场的中位时间为27周,而采用单周批次模式的猪场的中位时间为32周,四周批模式猪场的TTS稳定时间提前五周。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中TTS中位时间为38周,那么四周批生产更有优势。

• 后备母猪重新引入猪场:采用四周批次模式的猪场在平均33周的时间重新引入后备母猪,而采用单周批次模式的猪场平均45周的时间引入后备母猪。四周批生产模式早12周重新引种(下图所示)。

w7.jpg


猪场爆发蓝耳病管理项目(POMP)的数据分析显示了相同的结果。

POMP结果表明:与每周分娩猪场相比,采用批次化分娩猪场的TTS改善速度明显加快25周(下图所示)。此外,与连续分娩猪场相比,批次化分娩猪场的总损失也减少了32%。

w8.jpg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表明:批次化生产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病原在场内的传播,比如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等,还能够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益,批次化生产已经成为猪群健康管理的控制手段。

参考文献:

https://www.pig333.com/articles/how-is-batch-farrowing-systems-affecting-the-outcome-after-prrs_20775/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
分享到: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1624 积分
482 主题
+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