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赞

回复

收藏

2030年:我国饲草种子自给率达到75%,饲草产量1.3亿吨!对反刍行业意味着什么?

新闻 新闻 1340人阅读 | 11-14   点评   回复  + 发帖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w2.jpg


在当今全球畜牧业格局中,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反刍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 2030 年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 1.35 亿亩、产量达到 1.3 亿吨,饲草种子自给率达到 75%,牛羊优质饲草需求保障率达到85%。

这一目标的提出,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我国反刍行业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那么,这一目标究竟对我国反刍行业意味着什么呢?

当前我国饲草行业面临的困境

(一)需求量大,饲草供给严重依赖进口

需求量大

2024 年二季度末,我国牛存栏 10204 万头,同比下降 2.9%,环比增长 0.9%,羊存栏 32074 万只,同比下降 3.9%,环比下降 0.5%。

如此庞大的牛羊存栏量,对饲草的需求堪称巨大。

庞大的进口量

2024 年 1 - 8 月,我国草产品进口总量 96.31 万吨,同比增加 39%。

其中,苜蓿干草进口 80.64 万吨,同比增加 24%;

w3.jpg


燕麦草进口 14.40 万吨,同比增加了 2.64 倍;

w4.jpg


苜蓿颗粒进口 1.27 万吨,同比增加 84%。

w5.jpg


此外,2023 年,我国进口干草 107.15 万吨,其中,苜蓿草 99.95 万吨。

如此庞大的进口量,充分说明了我国反刍行业对进口饲草的高度依赖。

草种子进口依赖问题突出

2024 年 1 - 8 月,我国草种子进口 4.51 万吨,同比增加 39%;

w6.jpg


2023年-2024年1-8月我国草种子月度进口情况

其中,黑麦草种子进口 2.40 万吨,同比增加 15%;

羊茅种子进口 1.20 万吨,同比增加 3.10 倍;

草地早熟禾子进口 0.66 万吨,同比增加 64%;

苜蓿种子进口 0.20 万吨,同比减少 47%;

三叶草子进口 0.04 万吨,同比减少 37%;

燕麦种子进口 0.66 万吨,同比减少 22%。

w7.jpg


2024年1-8月我国草种子进口结构

2023 年我国商品草用种量 80% 以上依靠进口,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牧草进口国,优良草种进口依赖问题严重制约了反刍行业的发展。

(二)国内饲草供给能力不足

草种产量不足

2023 年国内草种产量 2.91 万吨,预计 2024 年草种产量 4 万吨,而 2024 年我国各类草种需求量为 18 - 20 万吨,草种市场缺口高达 15 - 17 万吨。

草种供给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反刍行业对饲草的需求。

天然草原生产力水平较低

从面积占比情况来看,我国天然草原面积达 3.928 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40.9%,是我国各类土地资源中面积最大的,约是耕地的 2.91 倍、森林面积的 1.89 倍,草原面积是森林、耕地的总和。

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北方旱区和青藏高原区,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甘肃为我国六大牧区省份,草原面积约 44 亿亩,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 3/4。

然而,大部分天然草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退化,如辽宁 70% 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 “三化”,生产力水平不断下降。

2018 年,全国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为 10.2%,对草地生态造成巨大压力。

造成我国草地退化、生产力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靠天养畜,超载放牧。

自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草原承包到户后,草原利用方式发生改变,21 世纪以来,由于气候持续变暖和人类活动,尤其是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致使我国草原大面积的沙化、退化、盐渍化,草原生产力低下。

二是过度放牧、破坏草原植被、不合理的开垦等。

随着我国草原畜牧业的持续发展,草原的承载压力不断加大。

目前,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六大草原省区,牛、羊的饲养总量分别约为 1978 年的 2 倍和 3 倍。

而草原面积因被大量开垦和征占用不断萎缩,质量不断降低,使得草原的载畜压力持续加大,严重时的家畜超载率在 36% 以上。

与草原类型大体相似的邻国比较,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单位面积的实际载畜量约为蒙古国的 2.8 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则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 5 倍。

此外,滥垦草原由来已久,违规建旅游点、采矿挖沙、采挖虫草等乱开之手也伸向草原,加上过度放牧等,正使草原遭受重创。

三是鼠害和虫害对天然草原的植被生长带来了较大的危害,致使草原的生产力不断下降。

(三)其他发展短板

我国草业发展还存在人工草地建设不足、草业科技创新能力不高、科技人才短缺、机械化程度偏低等短板。

作为草业现代化水平重要标志的栽培草地,我国只占草原总面积的 2.1%,而澳大利亚为 58%,新西兰为 69.1%,美国为 13%,西北欧国家达 50% 以上,差距明显。

优质种源匮乏是制约我国饲草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仅有 701 个饲草国审品种,而欧美国家饲草品种高达 5000 多个。

我国饲草育种目标主要是高产,对品种抗逆性关注不多,育成品种南北分化大、适应区域窄,耐盐碱等能力差。

我国草业发展中育苗移栽对种植地块要求高,育苗和人工投入大,发展难以形成规模。

实现2030年目标对反刍行业的意义

(一)保障饲草稳定供应

降低进口依赖

饲草种子自给率达到 75%,饲草产量 1.3 亿吨,将极大地降低我国反刍行业对进口饲草的依赖。

减少进口依赖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我国反刍行业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在国际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国内稳定的饲草供应将确保反刍动物的饲养不受影响,保障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稳定价格波动

进口饲草的价格波动较大,对我国反刍行业的成本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实现饲草自给率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饲草价格,降低反刍行业的生产成本,提高行业的盈利能力。

(二)提升反刍动物养殖质量

优质饲草的供应

优质饲草的供应是提高反刍动物养殖质量的关键。

随着饲草种子自给率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我国将有更多的优质饲草可供选择。

优质饲草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免疫力和肉质品质。

饲料配方的优化

充足的饲草供应将使反刍动物的饲料配方更加优化。

养殖者可以根据不同反刍动物的生长阶段和生产需求,合理搭配饲草和其他饲料原料,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养殖效益。

(三)推动反刍行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优质饲草的种植可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原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

我国草原面积广阔,约占国土面积的 40% 左右,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绿色屏障。

通过发展饲草产业,可以实现草原的生态保护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产业升级

2030 年目标的实现将推动我国反刍行业的产业升级。

从依赖进口饲草到实现自给自足,将促进我国饲草产业的科技创新、机械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

这将带动整个反刍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我国反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实现2030年目标的难点

(一)技术难题能否突破?

品种选育的挑战

我国饲草育种目标主要是高产,对品种抗逆性关注不多,育成品种南北分化大、适应区域窄,耐盐碱等能力差。

要实现饲草种子自给率达到 75% 的目标,必须加大对品种选育的投入,提高草种的质量和适应性。

然而,品种选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和时间积累。

能否在短时间内突破技术难题,选育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优质草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机械化生产的难题

我国草业机械化程度偏低,育苗移栽对种植地块要求高,育苗和人工投入大,发展难以形成规模。

要提高饲草产量和质量,必须实现机械化生产。

但是,我国草原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机械化生产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

如何研发出适合我国草原地区的机械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实现 2030 年目标的关键之一。

(二)资金投入是否足够?

科研投入的需求

实现饲草种子自给率达到 75% 的目标,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

从品种选育、种子繁育到机械化生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持。

然而,目前我国在草业科研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能否在未来几年内加大投入,提高科研水平,是一个未知数。

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饲草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流转、种子采购、机械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需要加大对草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草业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资金投入是否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也是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

(三)政策支持力度能否持续?

政策的稳定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我国饲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但是,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是实现 2030 年目标的关键。

如果政策不能持续支持,饲草产业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政策的落实情况

政策的落实情况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饲草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

如何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是实现 2030 年目标的重要保障。

对实现2030年目标的三点建议

(一)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加强品种选育

加大对饲草品种选育的投入,提高草种的质量和适应性。

注重抗逆性品种的选育,培育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优质草种。

同时,加强对草种繁育技术的研究,提高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推进机械化生产

加大对草业机械化设备的研发投入,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

研发适合我国草原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机械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增加政府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草业科研和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饲草品种选育、种子繁育、机械化生产等关键环节的发展。

同时,加大对草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原生产力。

吸引社会资本

通过政策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饲草产业。

鼓励企业参与草种繁育、草地畜牧业、草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同时,加强金融支持,为草业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促进草业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政策支持,确保政策落实

完善政策体系

进一步完善支持饲草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更加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

加强对饲草产业的规划和指导,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加强政策落实

建立健全政策落实机制,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

同时,加强对草业企业的服务和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草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结

2030 年我国饲草种子自给率达到 75%,饲草产量 1.3 亿吨的目标,对我国反刍行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为我国反刍行业提供稳定的饲草供应,提升反刍动物养殖质量,推动反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争议,需要我们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水平;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政策支持,确保政策落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 2030 年实现饲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反刍行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注:文中图片数据均来源于中国海关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
分享到: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