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收藏

“豕” 光变迁

杂谈 杂谈 36人阅读 | 01-06   点评   回复  + 发帖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w1.jpg


大约一万年前,人类从狩猎社会进入了农业社会。从彼时起,人类跟大自然的互动形式从“采和猎”转变变成了“种和养”。在此之前,人类和猪的自然地位可谓平等;人类社会和猪类社会各自独立运行,少有交集。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猪类社会的部分成员就被逐渐纳入到了人类社会中,成为了人类社会的重要成员——家猪。

英国著名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类似这样一段话:“我喜欢猪,因为狗把我们当主人,猫把我们当仆人,只有猪把我们当同类。”这句话非常形象。可能猪理解的跟人类的关系就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但是从人的角度来审视的话,人与猪的关系,是标准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古代的猪

汉字“家”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而且一脉相传至今,保持了初始的形象,即“房子里面有头猪”。没有人能准确知道造字的古人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形象来表示家,想必那个时候猪对当时的人类已经很重要了。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农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也是基本经济单位。为了开展农业生产,家家户户都要养牲口,这些牲口都是农业家庭里一起过日子的成员。直到被出卖或是被杀害的那一刻之前,它们大部分时间会被以礼相待,不会被随意打骂。这些牲口通常被总结为六畜,而猪往往被排在六畜之首。

虽然养猪很普遍,但是对于普通农业家庭来说,历史上大部分的时间里,他们“只见过猪跑,没吃过猪肉”,农业家庭只能在一些特殊的时间和场合才能吃到猪肉。这种情况直到近几十年才出现转变。

现代的猪

猪在农业社会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制造肥料,猪粪是粮食生产的必要条件。明末沈氏农书中曾提到,“种田地,肥壅最为要紧,养猪羊尤为简便,古人云‘种田不养猪,秀才不读书’,必无成功,则养猪羊乃作家第一著” 。

工业革命最先革的就是家畜的命。有了汽车,马失业了;有了拖拉机,牛失业了;有了化肥,猪也失业了。 大部分的农民当然也失业了,他们进入到了城市,成为了市民。

由于工业化带来的物资极大丰富,普通人的消费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吃猪肉从偶尔变成了日常。猪不再是家里的牲口,而单纯成为了人类补充营养和满足口腹之欲的工具。绝大部分的人类变成了“只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

农业时代,猪虽然被关进猪栏,但至少在猪栏里还可以跑跑跳跳;现代的猪甚至连转身的自由都没有,唯一能做的运动就是站起来再趴下。猪只是活着的猪肉。今天的人和猪的关系是前所未有的。

有人以为中国人自古爱吃猪肉。其实在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吃猪肉都不是主流。至少到苏东坡生活的时代,猪肉尚且: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w2.jpg



分享到: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699 积分
117 主题
+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