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缩减57万巨头瞄准河北布局!温氏、新希望、大北农等8家猪企“卷育肥”,最高放养规模达30万头+
|
冀鲁豫是我国养猪业在华北地区备受关注的3省,经历一场非瘟大洗礼后,目前养殖情况如何?
01
河南现存猪企4.63万家,缩减1600家!万头母猪仅14家,牧原与散户“扛起”7成生猪出栏
02
山东猪企缩减2400家!万头母猪仅剩9家,母猪锐减27万头,但现存5.19万家猪企仍排全国第一
河北养猪规模自然不如河南和山东。从2023年生猪出栏数据看,河南省出栏6102万头排名全国第三,山东4660万头排第四,河北则以3648.4 万头排第八。2023年末河北省能繁母猪骤降,存栏171.7万头同比下降11.7%。
据官方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河北生猪存栏1799.2万头,下降0.7%;出栏2632.2万头,下降6%;猪肉产量205.4万吨,下降6%。
01
巨头陆续退出!散户缩减57万
河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养猪大省,生猪出栏常年保持在3000万头以上。
同时,也是北京、天津生猪供应的大后方!去年省外进京的259.9万头生猪中,有近54万头由河北供应。因此,养猪巨头如牧原、温氏、新希望、正大等纷纷来河北布局养猪。
一场非瘟后,河北养猪业发生变化。据悉,非瘟前,河北能繁母猪存栏量曾高达280万头以上,但非瘟后,再也没有超过200万头。
究其原因?河北地处平原,近年来每年寒冬季节都会遭受疫病侵袭,导致企业饲养母猪极具挑战性,在疫病防控压力之下,部分养殖集团也逐渐将母猪场撤离。
比如正邦自2022年3月起,逐步退出北方市场含河北,在2023年年中就已全面退出。
新希望在今年年中时也表示,公司过去的猪场投资确实在山东、河北等地较多,但非瘟之后,这些区域的养殖环境急剧恶化,全行业在这些区域的养殖成本都整体偏高,部分友商几乎完全退出这些区域。而公司在这些区域也对部分疫病频发、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的产能做了清退。
目前,河北拥有1万头以上能繁母猪的猪企或不足5家。
疫病侵袭,最受伤的还是资金链容易断裂的散户。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与2017年相比,河北生猪养殖场数减少约60.21万个,约存有28.33万个。而年出栏1-49头的河北散户5年减少57.3万个,占养殖场减少总量的95.18%。
据《南方周末》2017年报道,当年多家大型养猪企业纷纷开始“南猪北移”,当时预测5年后北方或成为中国最大的生猪来源地。但变化太快,如今猪企纷纷“母猪南下”,聚焦两广及湖南等,南方省份的猪场数量明显增加。
另据企查查数据,截至今年9月10日,河北现存2.67万家生猪相关企业,比去年11月统计的2.84万家减少了1700家。(该数据仅统计企业名称、品牌产品,经营范围含生猪、猪养殖的企业,仅供参考)
(图源: 查查DATA)
01
河边变身“专业育肥区”
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今年1月份河北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最低位。也难怪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会出现生猪存栏、出栏、猪肉产量均下降的趋势。
河北现也成为全国“猪最难养”区之一,已由过去的自繁自养向专业育肥转变。生猪产能主要集中在唐山、石家庄、保定、邯郸、沧州,5个地市年出栏生猪合计超2200万头,占全省总量的60%以上。
当下河北猪业呈“两大派系”:
如牧原这类坚持自繁自养模式的企业,牧原是河北养殖规模最大的企业,去年出栏生猪超250万头!不过这类企业占比少。
另一类是散户、中小场偏向仔猪育肥、二次育肥,亦或是合作放养的群体,这类群体占比较高。
目前,河北省主流放养公司有8家!
山东放养公司如今也正向河北延伸,如禾邦、久慧在冀放养刚起步,规模为2-3万头;放养规模在万头级别的有邢台冀源、禾风、维嘉;规模在10万头以上的猪企有:温氏、新希望和大北农。
其中温氏放养规模最大超30万头。
据温氏往年活跃的招聘信息介绍,温氏从2012年开始在河北发展养猪业,目前已经发展成立多个养猪分公司。
|
|
|
|
|
|
|
快乐人生a
发表于 11-26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