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赞

回复

收藏

百年“绝症” ——非瘟,这下真的被找到软肋了???

 

新闻 新闻 1704人阅读 | 11-12   点评   回复  + 发帖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急性传染病。由于ASFV结构及其感染的复杂性,至今尚未有成熟的ASFV疫苗上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具有临床使用价值的药物防控ASF疫情。

w2.jpg


在我国自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就一发不可收拾,8个月内就有102万头生猪被捕杀,使得当年全年生猪存栏最大下降近24%。后续的影响更是惨不忍睹!

w3.jpg


目前,全球宣布彻底消除“非洲猪瘟”的有13个国家,这些国家里,面积最大的巴西,而巴西的畜牧产业主要是牛和家禽。

但是,所谓的消灭,似乎不是通过药物,毕竟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体量也仅仅相当于我国的四川或广东一个省的体量,在疫情控制上相对更加容易。本质,是生物安全措施。当然,生猪养殖量居世界之首的我们,面对“非洲猪瘟”随时经过多次努力,但是似乎目前也只有做好生物安全,然后,就是等待。

中国办法

带毒生产

从首次发现“非洲猪瘟”到生物医疗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百年过去,疫苗的难题似乎被越南等小国“攻克了”。但是懂得都懂,泱泱大国都无法攻克,其他更是天方夜谭,或者,就是运气,国情特殊。

在国内,不但内部早就用上“自家苗”,而且栽了跟头,还是走回通过强化猪只免疫而抵抗病毒的入侵的道路,至少是生物安全的路。

w4.jpg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广、存活力强,要想彻底切断“非洲猪瘟”病毒的所有传播途径,则需要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隔离,将猪只的生活环境与外界进行划分和隔断

自1921年首次报告“非洲猪瘟”,全球已经有62个国家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而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宣称彻底消除“非洲猪瘟”的13个国家里,“非洲猪瘟”病毒也并非真正得到根除,古巴、比利时、法国都出现了消除后死灰复燃的现象。

所以,还得是国内,发现人类还是要做好长期与“非洲猪瘟”共存的准备。创造性的发明了带毒生产,甚至带猪消毒……

新的希望?

华南农大有突破!

2024年10月30日华南农业大学兽医药理团队曾振灵教授/陈建新研究员在国际知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发表的一篇题为“Cepharanthine inhibits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replication by suppressing AKT-associated pathways through disrupting Hsp90-Cdc37 complex”的研究性论文,该研究揭示了Hsp90-Cdc37复合物和糖酵解是潜在的开发抗ASFV药物的新靶标,并为CEP等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在兽医临床上可能用于ASF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千金藤碱(CEP)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CEP在日本被批准用于治疗毒蛇咬伤、渗出性中耳炎、白细胞减少症和斑秃等多种疾病,但其抗病毒感染的研究报道较少。





w7.jpg


千金藤碱细胞内抗ASFV感染机制

w8.jpg


兽医学院2020级博士苏冠铭(已毕业)和2021级博士研究生苏李湛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兽医药理教研室曾振灵教授和陈建新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研究人员通过病毒感染细胞模型筛选抗ASFV药物/化合物,发现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在猪原代肺泡巨噬细胞(PAMs)中具有显著抑制ASFV增殖的作用,其中CEP的抑制作用最强,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8µM。进一步通过作用机制研究发现,CEP可与热休克蛋白Hsp90结合,从而抑制Hsp90与伴侣蛋白Cdc37复合物的形成,下调病毒感染诱导的细胞Hsp90-Cdc37/AKT/糖酵解和Hsp90-Cdc37/AKT/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少糖酵解代谢产物乳酸和炎症因子IL-1β的产生,从而抑制ASFV的增殖。该研究揭示了Hsp90-Cdc37复合物和糖酵解是潜在的开发抗ASFV药物的新靶标,并为CEP等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在兽医临床上可能用于ASF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分享到: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10 积分
9 主题
+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