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赞

回复

收藏

乳肉牛融合发展创新模式与实践

新闻 新闻 473人阅读 | 11-11   点评   回复  + 发帖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乳肉牛融合发展创新模式与实践

摘 要:本文阐述了用乳肉兼用牛或肉牛杂交荷斯坦牛,融合奶、肉协同发展的两种模式。模式一,在荷斯坦牛场,青年牛用荷斯坦性控冻精繁育,生产群用乳肉兼用或肉牛公牛冻精杂交,杂交代全部育肥出售,在不改变荷斯坦牛养殖品种的前提下,为肉牛养殖提供大量育肥牛源;模式二,在荷斯坦牛场,用高产乳肉兼用牛公牛冻精杂交高产荷斯坦牛,利用杂交优势,提高饲养群体健康水平,延长奶牛繁殖利用年限,实现“一牛两用”,在逐步提高产奶性能的同时提高产肉性能,奶、肉互补,实现养牛业健康盈利可持续发展。新疆兵团第八师依托兵团重大科技项目,结合本地养殖需求,用现有规模化奶牛场荷斯坦牛作母本,选用进口优质偏乳型乳肉兼用牛公牛冻精进行杂交实践,获得高产乳肉兼用牛杂交代,建立了荷斯坦牛与高产乳肉兼用牛深度融合养殖模式。结果表明,高产荷斯坦牛与乳肉兼用公牛冻精杂交的后代,同时具有较高的产奶量和产后健康,杂交代公母犊的生长增重均高于荷斯坦牛,非常有利于育肥生产,改变了奶牛场单一的产奶养殖模式。养殖企业可以根据乳、肉市场行情,灵活调整养殖方向,增加经济效益,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乳肉融合;荷斯坦;乳肉兼用牛;品种杂交;养殖综合效益

1 国内养牛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养牛业发展现状

1.1.1 奶牛业发展现状

养牛业在国内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奶牛养殖生产发展的较快。其中传统的农户养牛方式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规模化较少,养殖水平相对较低。而现代化的规模化养殖则多集中在城市周边或农村的规模化养殖场,养殖规模大,技术水平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及市场需求的增长,人们对乳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奶牛养殖行业逐渐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奶牛养殖户和牛群规模不断扩大,使产量逐步提高,优质奶牛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国内规模化奶牛场用草料代替精饲料、科学化管理、提升疾病防控等手段,改善了养殖环境和牛只健康状况。优质荷斯坦牛的胎次泌乳量普遍达到10t以上,乳蛋白率达3.5%以上,乳脂率达4.0%以上。国内优然牧业武威牧场,奶牛养殖规模1.2万余头,日产生鲜乳220t,奶牛单产突破49kg/(头·d);宁夏平吉堡第三牛场,成年母牛平均单产达到38.37kg/(头·d),年平均单产突破14t;新疆石河子市天潞庄牧场平均日单产突破40kg/(头·d)。

1.1.2 肉牛业发展现状

国内肉牛养殖生产发展现状是在农户分散饲养为主,小规模饲养和中等规模育肥场养殖为辅的基础上,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户数量和养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养殖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养殖效益逐渐增加。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合理的饲料配比,肉质和繁殖能力得到显著改善。同时,由于国外肉牛品种的引进以及肉牛杂交改良的发展,使得国内肉牛育种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大规模肉牛养殖和育肥场较少,牛肉需求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国内肉牛养殖屠宰率达50%以上,美国纯种肉牛的屠宰率达到63.45%,肉奶杂交牛达到62.2%。

1.2 养牛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1.2.1 奶牛养殖生产存在的问题

由于奶牛养殖品种单一,饲养成本投入高,随着产奶量的不断提高,奶牛产后健康控制难度较大,发病率较高,极易造成母牛死淘和较长的胎间距,同时,受市场生鲜乳价格影响,奶价市场波动较大,主要靠生产和销售鲜乳盈利,缺乏竞争和抗风险能力,在奶价下行期奶农的收益损失很大,导致奶牛养殖产业增效发展较缓慢。中国奶业当前应用的品种主体是荷斯坦,其在国内奶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荷斯坦牛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表现出诸多弱势:①不耐粗饲,饲养成本高;②易生病,兽医费用高,并且一旦生病用药,就要倒奶,造成损失很大;③服务周期短。因此,只依靠荷斯坦牛单一品种很不经济,应该在品种培优上下新功夫。

1.2.2 肉牛养殖生产存在的问题

国内肉牛养殖在规模扩大、技术提高、品种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品种单一化,不能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的需要,在养殖过程中,从繁殖、育肥到出栏屠宰周期较长,养殖资金投入周期较长、投入较大,单一的活牛产品出售受市场价格限制,盈亏收益不稳定,较难持续发展。应依靠科技创新,通过品种改良和技术改进,不断加大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逐渐提高肉牛的产量和质量。

2 养牛业的发展特点

在养牛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牛具有温顺、大体型、韧劲大等特点,主要用于农业和运输役用养殖,随着时代的发展,牛的养殖逐步形成役用、肉用、乳用、乳肉兼用四种不同养殖方式和目的。目前,役用已经很少。现代养牛业主要以乳用、肉用、乳肉兼用三个不同养殖方向为主。

2.1 乳用牛发展特点

乳用牛是以产奶为主要目标的品种,代表品种是荷斯坦牛,荷斯坦牛的产奶量是奶牛品种之冠,国内从2018年以来,奶业发展迈入快车道。在市场和政策的引领下,过去六年,中国牛奶产量增长了857万t,增幅27.9%;奶牛存栏增幅24.7%。通过市场、政策带动,奶牛养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规模化养殖比例超过70%。伴随着养殖规模化提升,产业素质也大幅提升。目前行业全混合日粮(TMR)技术牧场使用率达到95%;机械化挤奶率达到100%;奶牛单产达到9.2t,比2018年整整提高了1.8t;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6%,从现代化水平来看,奶业已成为畜牧业中的排头兵。另外,奶牛在养殖过程中,每日的生鲜乳销售收入,为奶牛场饲喂投入提供了周转资金。

2.2 肉用牛发展特点

肉用牛是以产肉为主要目标的品种,代表品种是安格斯、鲁西黄牛等,其特点是胎次平均产奶量1400~1700kg,但其生长增重快、育肥效率较高,屠宰率60%~65%。肉牛的养殖周期较长,期间没有产品收入,需要持续地投入饲草饲料等成本资金,从养殖育肥到出栏需要较多的周转资金。

2.3 乳肉兼用牛发展特点

乳肉兼用牛既产奶又产肉,代表品种是西门塔尔牛、德系西门塔尔(弗莱维赫牛)等,是世界上数量仅次于荷斯坦品种的产奶牛,也是优秀的乳肉兼用品种。其生长速度快,耐粗饲,抗病力强。乳用方面,其乳成分指标优秀、乳房结构良好、产奶量随着胎次增加而不断增加,平均年产奶量8080kg,乳脂率4.23%,乳蛋白率3.54%;肉用方面,其增长速度快、肉品质和屠宰率表现优秀,淘汰育肥的残值较高。同时,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每天的生鲜乳收入作为饲喂投入的周转资金,减少了养殖资金较长周期投入的负担,公犊、淘汰牛、育肥牛收入,增加了牛场的经济效益。

3 几种养牛方式的养殖特点

3.1 放牧养殖特点

放牧养殖是一种利用饲草资源、节约精料、节省人力、成本低廉的饲养方式,主要集中在有草场的牧区和山区,养殖的品种主要是本地品种牛、部分杂交的肉牛及乳肉兼用牛和少量的奶牛,主要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虽然生产周期成本投入较低,但是受季节、气候、生长、草场、繁殖技术实施难度较大等影响,繁殖胎间距较长、品种改良缓慢、育肥时间较长,产犊、产奶和产肉效益较低,不能形成规模化、数量型养殖。

3.2 舍饲养殖特点

舍饲养殖是完全在圈舍内进行养殖的方式,主要集中在没有放牧草场的农区和城镇近郊,优点是繁育效果好、便于管理、有利于生态农业建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难点是舍饲养殖需要有一定面积的土地、圈舍和环保投入,饲草料完全靠资金购入,不同品种的牛养殖效益差距较大。

3.2.1 奶牛舍饲养殖

奶牛规模化、现代化生产主要是舍饲养殖,在现代奶牛养殖发展中,规模化奶牛养殖通过长期的育种改良和高产优质性控冻精推广应用,胎次、产奶量不断提升,由于每天都有生鲜乳销售收入,从而可连续为生产提供周转资金。但其短板是生产周期中资金投入较多,奶价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产后母牛死淘率较高,公犊和淘汰牛残值较低,生产效益不显著。

3.2.2 肉牛舍饲养殖

肉牛规模化、现代化生产主要是舍饲养殖,养殖生产从繁殖配种、产犊到育肥出栏,全过程没有资金收入,生产周期较长、资金投入较多,市场牛价、肉价波动较大,盈利风险较大,养殖发展空间狭窄,制约了规模化肉牛养殖长期发展。

3.2.3 乳肉兼用牛舍饲养殖

乳肉兼用牛规模化、现代化舍饲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既产奶又产肉,耐粗饲、发病低,饲养周期成本投入相对较低,产后牛死淘率较低,公犊和淘汰牛育肥残值相比荷斯坦牛较高,可达到肉奶双收的多方收益,能有效规避市场奶价、肉价波动风险,稳定和提高经济效益,适合规模化养殖长期发展。

4 养牛业的发展模式

4.1 规模化荷斯坦牛养殖的发展模式

主要是建立规模化荷斯坦牛场,通过超级荷斯坦优秀种公牛的持续育种及饲草料质量、精细化饲喂的不断提高和繁殖配种、产后保健等技术的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奶牛个体的产奶量和牛奶质量,提升奶牛养殖的利润空间,持续发展奶牛养殖。

4.2 肉牛的发展模式

牧区肉牛养殖,主要模式是草场放牧结合少量的精料补饲。受品种和草场等影响,虽然饲养成本低,但是育肥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较差,适用于牧民小规模适度发展。农区适度规模肉牛养殖发展主要是集中圈养,受圈舍建设成本、饲草料价格波动成本和牛肉市场价格等的影响,养殖成本较高、资金投入较多且周期较长,加上产品单一,致销售风险多,经济效益不稳定,制约了规模化长期发展。

4.3 乳肉兼用牛发展模式

在规模化奶牛场,当母牛存栏达到牛场设计规模数量后,在无需继续扩群的基础上,引进肉牛、乳肉兼用牛品种与荷斯坦母牛适度配种杂交,生产杂交代母牛,即可初步形成奶牛和乳肉兼用牛混群养殖模式。也可以通过进一步育种,在充分提高产奶、产肉的稳定条件下,逐步减少荷斯坦牛的养殖数量,增加高产乳肉兼用牛的养殖数量,转变为乳肉兼用规模化牛场,提高牛群整体健康和乳、肉品质,以乳、肉效益互补,获得综合效益,有利于持续发展。

5 乳肉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中国奶牛业的主要品种是荷斯坦牛,其在国内奶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荷斯坦品种存在不耐粗饲料、饲料成本高、易生病、治疗费用高、治疗期间停奶损失大、产奶生产周期短、奶价波动较大等问题,制约了奶牛养殖业规模化长期健康发展。肉牛养殖存在从繁殖配种、产犊、育肥到出栏屠宰时间周期长,养殖资金投入时间周期长、投入大,单一的活牛产品出售受市场价格限制,盈亏收益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肉牛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如果在规模化发展奶业的同时融入乳肉兼用牛,奶肉互补共同发展,将有利于奶牛、肉牛养殖规模化长期、绿色、健康、盈利发展。

5.1 乳肉融合养殖思路

5.1.1 奶牛与乳肉兼用牛或肉牛杂交养殖发展

在荷斯坦牛养殖场,用偏乳型的乳肉兼用公牛为父本、荷斯坦牛为母本杂交繁育,采取奶牛和乳肉兼用杂交代混养的生产方式,即存栏一定比例的高产优质的荷斯坦牛和高产优质的乳肉兼用牛混群饲喂,发挥荷斯坦牛较高的产奶性能和杂交代生产使用年限长、终生产奶量高、品质高、淘汰母牛残值和公犊的售价高的品种优势互补,产奶、产肉同步发展,提高奶牛养殖群体健康、产奶量、产肉量及品质、抗病性和环境适应性,提升养牛场抗市场风险能力,有效提高养殖综合效益。用一定比例荷斯坦牛和肉牛杂交繁育,为肉牛养殖企业提供大量的生长快、产肉多、肉品高的杂交代,解决本地肉牛养殖牛源少、品质差,自繁自养育肥周期长和成本投入高的瓶颈。

5.1.2 乳肉牛深度高效融合发展

发展优质偏乳型乳肉兼用牛,是解决单纯养殖奶牛和肉牛弊端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内之前也有过乳肉兼用牛,不过偏肉用,产奶量并不高。今后培育新品种的方向是引进欧洲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牛杂交,培育出新型乳肉兼用牛。从业内实践来看,新型乳肉兼用牛,既产奶又产肉、既抗病又耐粗饲、既能降本又能增效,具有综合效益高的优势。在对抗市场风险方面尤其是牛奶价格进入下行周期时,乳肉兼用优势更加凸显。比如,由于饲料成本低,能够扛得住牛奶价格下行。即便再下行,也可以母牛转肉牛,残值率很高。例如德系西门塔尔(弗莱维赫牛),是世界上数量仅次于荷斯坦的产奶牛,也是优秀的乳肉兼用品种。其乳用优势是,乳房结构良好、产奶量随着胎次增加而不断增加,平均年产奶量8080kg,乳脂率4.23%,乳蛋白率3.54%;耐粗饲,抗病力强。肉用方面,其增长速度快、肉品质和屠宰率表现优秀、淘汰时用于产肉的残值很高。在规模化奶牛场引进偏乳型弗莱维赫品种公牛,杂交改良部分高产和全部中、低产荷斯坦牛,在荷斯坦高产核心群的基础上,选择高产荷弗的改良母牛培育组建乳肉兼用生产核心群,中、低产荷弗的杂交代,公母全部用于育肥或出售,提升乳肉牛融合发展,刺激乳、肉养殖产业的提质增效,兼顾以乳、肉的共同发展增强养牛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养牛场持续综合效益。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刘成果提到过,“考虑到靠荷斯坦单一品种效益上并不经济,培育新型乳肉兼用牛是品种培优的突破口。具有战略意义,一定要引起重视”。如何提升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以畜牧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利用乳肉兼用牛品种改良,实现奶牛养殖奶肉并重,做优做强龙头企业,是构建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格局,促进养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5.2 高产荷斯坦与乳肉牛融合养殖技术措施

5.2.1 在高产奶牛的基础上发展乳肉融合

可在荷斯坦牛场,选择平均单产≥15t的荷斯坦牛和后备牛,用15t以上的荷斯坦优秀种公牛冻精纯繁,优中选优,不断提高荷斯坦泌乳高产的遗传基础,降低千克奶成本,逐步组建超高产核心群。同时,充分利用性控冻精和胚胎移植技术的快速扩繁母牛群优势,让优秀超高产的母牛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更多优秀超高产的母犊,不断快速扩大和稳定超高产核心群,提高奶牛场成年母牛平均胎次产奶量,增强奶牛场的抗风险能力。选择乳用遗传品质较低,产奶性能在盈亏平衡点上下,乳房和肢蹄结构差的荷斯坦牛,用乳肉兼用牛常规冻精配种,生产的公、母犊和淘汰的成年母牛育肥出售,充分发挥肉用性能,既提高其残值效益,又能阻断其劣质基因在牛场的延续。

5.2.2 乳肉融合构建不同生产群

筛选出杂交优势较突出的杂交组合,利用牛场信息化和DHI技术,实现分群或分类育种的策略,组建30%泌乳高产荷斯坦核心生产群,40%泌乳高产乳肉兼用牛核心生产群,30%泌乳中低产育肥群。乳、肉生产同步进行,既可以稳定奶牛场产奶量,又可以根据牛场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灵活改变乳或肉为主的不同生产方式,建立新的农区养牛业杂交技术体系。

6 乳肉牛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

国内引进国外优良乳肉兼用德系弗莱维赫和挪威红牛种公牛冻精做父本,用本地荷斯坦母牛做母本,杂交改良本地荷斯坦牛,杂交一代已陆续产犊产奶,在青年牛的培育和产后繁育胎间距等生产性能方面,已表现出较显著的品种优势。

6.1 杂交代生长发育和世代间隔优于荷斯坦

在同群混养饲喂的条件下,青年牛的培育过程,杂交代生长速度优势明显高于荷斯坦。首次配种妊娠月龄,杂交一代体成熟和性成熟比其同期荷斯坦牛优势显著,妊娠月龄缩短2.3个月。杂交一代犊牛从出生到生产的饲喂时间比同期荷斯坦牛优势显著,世代间隔缩短91d(表1)。

表1 杂交一代与荷斯坦牛的世代间隔对比表

w1.jpg


6.2 杂交代产奶性能均高于荷斯坦

在同一饲养标准混养条件下,全群一胎次的泌乳期泌乳量、DHI参测牛的产奶量,杂交一代大于荷斯坦牛,后者杂交1代比荷斯坦牛多1 509kg,优势较大。乳脂率、乳蛋白率,杂交一代比荷斯坦牛分别高0.03、0.29个百分点。在同样的生产条件环境里,杂交一代乳体细胞数比荷斯坦牛低18万/mL(表2)。

表2 杂交一代与荷斯坦牛泌乳性能对比

w2.jpg


6.3 杂交代胎间距较荷斯坦牛显著缩短

在同群混养饲喂的条件下,杂交代的产犊胎间距比荷斯坦牛缩短75d,体现了杂交代产后母牛的体况健康恢复快,子宫卵巢机能健康复旧时间短,缩短了产后母牛首次发情时间,提高了配种妊娠率(表3)。

表3 杂交一代与荷斯坦牛胎间距对比

w3.jpg


表4 杂交牛与荷斯坦牛综合效益对比

w4.jpg


6.4 杂交代综合效益较荷斯坦牛高

杂交代公犊市场售价高、母牛残值高。在国内,乳肉兼用牛在产奶和育肥养殖方面,越来越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在产奶量不受影响的条件下,其显著的生长性能及产肉性能可为养殖户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7 乳肉融合发展的优势和前景

7.1 乳肉融合发展的效益优势凸显

品种改良是畜牧业养殖从少到多、从弱到强、持续发展的科学手段之一,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质量牛奶和牛肉的需求不断增加,肉牛和乳肉兼用牛养殖成为新的热点,开展了用乳肉兼用牛提高中低产奶牛养殖效益的尝试。在规模化奶牛场,首先在确保荷斯坦牛持续生产和牛群更新的基础上,用进口优质乳肉兼用型的牛为父本与荷斯坦母牛杂交,充分应用杂交代产肉性能和抗病性能都优于荷斯坦母本的优势,解决了高产奶牛产肉性能低、乳品质不高、使用生产年限短、抗病力差、饲养成本高的难题,并在以较高的产奶量维持饲养成本或有一定盈余的前提下,提高了乳品质和产肉性能,形成了乳肉综合效益,实现了高产奶牛场持续健康的低投入、高产出发展,提高了养牛综合经济效益。

7.2 乳肉融合发展符合市场需求

充分利用杂交组合改良的育种优势,可提高杂交后代生长性能、产奶性能、产肉性能、公犊出售利润、成年母牛淘汰残值、免疫功能并缩短产犊间隔。发展乳肉融合养殖生产牛场,主要体现在一个牛场牛群结构,既有一定比例的高产荷斯坦牛,又有一定比例的高产乳肉兼用牛,可以混养,有条件能分群饲喂是最佳的模式。在市场生鲜乳需求旺盛,奶价上行周期里,荷斯坦牛用常规冻精和性控冻精配种,获得较多的荷斯坦母犊,及时持续更新高产奶牛群以产奶为主要生产目的,获得收益。在市场生鲜乳需求过剩,奶价下行周期里,荷斯坦牛用乳肉兼用牛冻精配种,获得较多的杂交代公、母犊,利用其耐粗饲、育肥快,既可降低饲养成本,又能减缓牛场资金投入压力。同时四胎以上淘汰母牛用乳肉兼用牛冻精配种,获得的公、母犊及淘汰母牛育肥出售,可提高其残值效益,快速育肥出售获利,用肉的收益填补奶的亏损,使牛场达到盈利的目的。

7.3 乳肉融合发展的市场前景广阔

乳肉兼用牛具有抗逆性强、使用年限长,而且母牛在保持产奶特性的同时还具有增重快、育肥价值高等诸多优势,在奶牛冻精改良中可形成目的性很强的推广应用。引进进口优质高泌乳性能的乳肉兼用型公牛冻精,通过与荷斯坦牛和本地品种牛杂交育种,不断提高杂交代母牛群体的泌乳性能和产肉性能,获得新品种,发展既产肉又产奶的一牛两用的生产模式,将成为今后单纯奶牛、肉牛及本地品种牛养殖的有效突破口,也必将成为今后乳、肉牛发展的主要趋势,市场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略)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分享到: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25 积分
84 主题
+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