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橙 发表于 10-28 15:30

【听课笔记】印遇龙院士:生猪动态营养需求研究:挑战与探索

第十三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主论坛于2024年10月26日开启,李曼大会秉承“为世界养猪业提供科学为本的解决方案-聚焦中国”的主旨,持续为中国养猪从业者分享来自全球权威专家的前沿科研成果。
2024年10月26日上午,第十三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主论坛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都)四川厅召开,主持人为约翰·迪恩和印遇龙院士。

生猪动态营养需求研究:挑战与探索

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背景

饲料原料资源短缺,“人-畜争粮”现象严重,制约生猪产业的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对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

二、生猪动态营养

传统的生猪营养需求标准是阶段性和静态的,现代的生猪营养需求标准原则是动态的变化的。实行精准营养,一是生猪营养需求最优化,二是饲料养分评定效果最优化。

三、生猪动态营养需求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未来生猪养殖可结合我国地方猪种的优势实现对差异化肉品质的需求,确定不同猪种和不同生产需求下的营养需要。

[*]生长阶段

仔猪不同阶段对饲料中各种营养需求不同。可以通过对丝氨酸精准调控技术改善不同蛋白饲粮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对宫内发育迟缓哺乳仔猪灌服可有效改善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此外,丝氨酸可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改善肉品质。




[*]生理状态

猪群的不同生理状态所需的饲料营养不同,其次几乎所有生物机体的生理功能、代谢和行为等均表现出昼夜节律现象,日常的生理代谢规律受内在的生物钟调控,营养物质代谢受生物钟调控。妊娠-分娩-哺乳期添加不同水平丝氨酸可显著提高不同品系初胎或经产母猪繁殖性能以及显著提高哺乳仔猪不同时间点的生长性能。




[*]生长环境

生长环境(包括饲养密度、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等)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比例为20-30%;而品种、饲料和日常管理所占比例为20%和40-50%。

猪舍温度在10-31℃范围内变化时,ADG随温度先升高后降低,F/G先降低后增加。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及平均日增重均显著下降,料重比显著增加。




[*]疾病与免疫强化

疾病会对猪的生产性能产生消极影响,营养需要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通过营养调控也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状态及抗病力。通过研究发现丝氨酸及代谢产物可影响猪吞噬细胞,T细胞以及B细胞的功能,丝氨酸代谢和宿主免疫之间存在互作关系,能够促进仔猪肠道发育并提高肠道屏障功能。




[*]猪舍基础设施

不同猪场建设的现代化程度以及设施更新速度不一样,导致在不同养殖模式和猪舍结构下猪的生长性能也不一样。

[*]生态发展导向

低蛋白日粮改善粪便中氮、磷对环境的污染,可维护仔猪肠道健康、降低腹泻率和改善生长性能。

[*]市场调控

因生猪养殖周期性的问题,需依据其产生的生猪抛售及压栏等特定条件进行营养供给的调整,改变猪只日增重和生长速度。

[*]差异化肉品生产

通过调整饲粮中不同的营养组成,提供不同的猪肉品质。





四、生猪动态营养的实施路径



依据生猪动态营养需求的影响因素,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的动态营养需要体系。针对于路径的实现,印遇龙院士提出了游离氨基酸活体无线监测仪,是一种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代谢物肽适体快速筛选方法,对游离氨基酸实时动态监测,对动物机体营养和健康状态进行评估,指导精准营养供给。





五、展望



在饲料原料紧缺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为实现生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化生猪营养研究,进行生猪动态营养需求研究,准确满足不同生产条件的各品种、各生长阶段的生猪营养供应;

生猪动态营养需求是在特定生产目标导向下,综合考虑遗传因素、所处生长阶段、生理状态、生长环境、养殖规模、市场行情、肉品质等多种生猪生产影响因素,建立动态数学模型,进行生猪营养需求的动态精准供给,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而生猪智能养殖的发展为生猪生产环节多因素的动态监测提供了实现路径,进一步推进了基于大量多元异构数据的生猪动态营养相关模型的构建,同时还将提供智能与精准化硬件设备,为生猪动态营养的示范实施提供手段。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改变饲界,李曼大会,用于大家学习、交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课笔记】印遇龙院士:生猪动态营养需求研究:挑战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