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场用水生物安全与水线评估
许多研究证明,地表水和地下水源中存在人类和畜禽病原,并且可以通过水进行传播,其中与猪有关的病原且可以通过饮水传播的病原包括非洲猪瘟、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PEDV、甲型流感病毒、轮状病毒等。猪场的用水量极大,包括:饮用水及洗消用水等。猪场供水系统(WDS)中的生物膜,往往会成为病原体的中间载体,病原通过水进入猪场的概率不容小觑,猪场水线生物安全不容忽视。另外:因水线中存在大量的病原,也会影响猪群的生长速度与料肉比等,从而增加养殖成本。
01猪场水线生物安全关键点
猪场水线生物安全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1. 水源的生物安全
2. 猪场内水线生物安全
若猪场供水系统能够与外界接触,并且水压较低,末端封死,就为生物膜的形成提供了绝佳环境。在猪群健康管理实践中,往往会通过饮水系统进行加药,比如:电解质、益生菌等,这些物质可以为水线(尤其是生物膜中的)病原体提供额外的营养来源,使得其成为细菌侵入猪场的潜在途径。
病原体可以通过饮水加药器,以及未清理干净的料槽侵入到猪场供水系统中,或者在猪只饮水时,直接从猪只身上进入供水系统。
02以大肠杆菌为例,分析猪场水线中的细菌分布
有研究人员在爱荷华州中部六个断奶-育肥猪场做过试验,研究者在77天内,在每个猪舍的水源处和每个场的水线终点处,选择了10个时间点采集水样。
检测结果发现,各猪场表现出相似的大肠杆菌分布模式:水源中的大肠菌群浓度相对较低,对于大多数采样点而言,水线终点处的大肠菌群数量都远远大于水源处的大肠菌群数量。
这说明,进入猪场后,水质逐渐变差,要么是生物膜上的细菌进入水线,要么是外界的微生物通过其他方式侵入了猪场水线,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03猪场水线消毒及持续性评估
可以通过对水线进行消毒,来减少猪场水线中的病原数量,尤其是在场内各猪群使用同一水源的时候。
关于猪场供水系统的生物安全管理,很难制定一套可大规模普及的最佳方案,因为不同猪场的水线布局、水源、水质和其他因素各有差异。猪场供水系统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必须侧重于水源管理,以及水线中的矿物质和生物膜积聚。
试验表明,对断奶至育肥猪场的水线进行一次消毒后,可以使生物膜减少甚至清零,但生物膜会在72小时后重新滋生。这从侧面表明,猪场需要持续关注水线消毒。
04饮水加药与水线消毒
饮水加药
猪场往往会通过饮水系统进行加药,但供水系统中的生物膜持续暴露于抗菌药物中,可能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进而影响药物效果。因此从长期来看,猪场需要关注饮水加药这一操作。
饮水加药管理的最佳方案应从饮水加药器处开始。做法包括:
1.每次给药时使用干净的药桶。
2.每12 至 24 小时更换一次药液。
3.用搅拌器频繁搅拌,以保证药物充分溶解。
4.确保水药按比例混合,以达到正确的剂量。
需要注意,水质参数,例如pH 值、水的硬度、微量矿物质成分以及氯或消毒剂的存在,会降低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功效。
水线与饮水质量评估及消毒管理
水线消毒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非洲猪瘟之后中国的养猪生产者开始关注饮水消毒,尤其是南方多雨区域,因为相关分析表明,在多雨的季节,非洲猪瘟发病率会显著性增加,而且非洲猪瘟病毒在饮水中可持续存在高达50天以上。
故有些猪场开始在水源端使用超滤系统对饮水进行过滤,但即使如此,根据维品优团队(Vetkey)对多家规模化猪场饮水端细菌含量的持续性评估发现:超过70%的猪群正在饮用细菌总量超标的饮水,大量有害微生物的存在,不但有生物安全的风险,而且会严重影响猪群的生产性能。
故博维特技术咨询团队建议,对于规模化猪场而言,至少每个季度应该评估一次猪场用水的质量,尤其是细菌载量。对于饮水样品选择非常关键,需要考虑到供水端、饮水传输环节及终端饮水端等,通常而言,越靠近饮水端,细菌含量越高,危害性越大。饮水超标,需要及时干预,否则影响生长性能,甚至造成重大疾病的暴发。
LZ真是人才
页:
[1]